上下分捕鱼加微信送分可下
上下分捕鱼加微信送分可下
新闻动态
《伤寒论》治感冒:不同症状的用药策略

图片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华医方(TCM)

图片

图片

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

如果感冒拖久了,邪气没完全发散出去,但身体也挺住了,没往里传。这时候就有点像咱们今天要说的表郁轻症。这就好比感冒八九天了,还是发烧怕冷,但热的比冷多,一天可能发作个两三次,感觉身体在跟病毒较劲,但又没那么猛烈。

这时候病邪还在体表,但力量已经减弱了,身体的抵抗力也还行。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脸上发红,身上还痒痒的,脉搏摸起来微微有点缓,但又不怎么怕冷,说明什么?说明身体想排汗,但汗出不来,或者出得不畅快。这时候就得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这个方子厉害了,它把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一半剂量合在一起,既像给身体轻轻推一把,让它微微出汗,把堵在那的邪气给赶出去;既能让身体舒服点,又能避免发汗太过伤了正气。中医讲究的就是这个平衡,不多不少,刚刚好。

图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吃了桂枝汤之后,大汗淋漓,脉搏也变得宏大起来。这说明药力发散得挺猛,阳气也跟着浮起来了。但有时候虽然大汗出,病还没好利索,可能第二天又开始发热、怕冷了。但这次症状轻多了,只要能微微出汗就能好。

这时候就不能再用大剂量的发汗药了,得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和麻黄汤按2:1的比例配的,发汗的力量比刚才那个更轻柔一些,主要是调和营卫,让身体自己慢慢把剩下的邪气排出去。同样是感冒用药,还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图片

最后一种情况比较特殊,也是表郁轻症的一种,叫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这种情况是什么呢?病人也是发热、怕冷,热多寒少,但脉象摸起来是微弱的,说明身体有点虚,但同时呢可能还有点烦躁,心里有点热乎乎的,这就是内有余热的表现。这时候就不能单纯发汗了,因为发汗会更伤阳气,反而加重内热,所以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和越婢汤按2:1的比例配的,桂枝汤负责解表,把体表的邪气赶走;越婢汤呢主要是清里热,把身体里的那点小火苗给灭了,这样既能解表又能清里,一举两得。

图片

是不是很巧妙?总结一下,这三种表郁轻症共同点都是感冒拖久了,病邪在体表,但力量不大,所以症状都差不多:发热怕冷,热多寒少,一天发作个几次。治疗方法也都是用温性药物微微发汗,帮助身体把邪气排出去。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桂枝麻黄各半汤是表郁稍微重一点,脸上红,身上痒,发汗力度最大;桂枝二麻黄一汤是表郁轻一点,像疟疾一样,一天发作两次,发汗力度适中;桂枝二越婢一汤是表里都有问题,除了表症,还有点内热烦躁,发汗力度最轻,还得兼顾清里热。所以同样是感冒,中医辨证这么细致,用药才能精准有效。

图片

刚才说的是感冒初期或者迁延不愈的情况,那如果治疗不当或者病情发展变化了,就进入了太阳病变症的阶段。这时候病情就复杂了,可能跟原来的感冒不一样了,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症状。比如本来是感冒发烧,结果治成了腹泻不止,或者心烦得睡不着觉,甚至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这时候怎么办?

《伤寒论》里说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意思就是别管你以前是什么病,现在是什么样,就看你现在的脉象和症状,分析一下是哪里出了问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治疗。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也是对付复杂病情的关键。

在太阳病变症里,经常会遇到寒热真假的问题,这可得仔细分辨。比如说病人身上滚烫,热得不得了,按理说应该怕热,但他却特别喜欢盖被子,越暖和越好,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真寒假热,表面看起来是热,其实是身体里面的阳气太虚了,虚阳浮在外面像个假象,实际上身体里面是冷的。

图片

反过来,有的病人身上冰凉,手脚发麻,按理说应该很怕冷,但他却掀开被子,觉得热乎乎的,恨不得脱衣服,这又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真热假寒。表面看起来是冷,其实是身体里面有热邪,把阳气给堵住了,阳气出不去,所以外面看着冷,里面其实烧得很。

所以判断寒热,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看病人的具体反应,这才是关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表里同病,既有感冒的表症,又有肚子疼、拉肚子这些里症。这时候该先治哪个呢?一般来说,如果表症比较重,里症虽然也有,但不严重,那就应该先治表,把体表的邪气赶走,然后再考虑治里,这叫先表后里。但如果里症特别严重,比如肚子疼得厉害,拉肚子拉得脱水了,这时候再顾着治表,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就得先治里,先把肚子的问题解决了,等里症缓解了再回头治表,这叫先里后表。也有表里同时治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就是要分清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次要矛盾,哪个是急的,哪个是缓的,然后决定先解决哪个问题,这就是中医治病的轻重缓急原则。

太阳病如果处理不好,或者本身体质就比较特殊,就容易出现一些热症。这些热症可能是因为体表的邪气没完全散出去,停留在胸口部位,导致心烦失眠;也可能是因为邪气太强,直接入里化热,出现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针对这些热症,中医有很多治疗方法,比如栀子豉汤证,就是热邪扰动心神,让人睡不着觉,心烦意乱;麻杏甘石汤证是肺部有热,导致咳嗽喘息,胸闷;白虎加人参汤证是阳明经热太盛,病人会大汗淋漓,口渴得厉害;还有葛根芩连汤证是表邪还没完全解除,同时又出现了腹泻。

图片

同样是感冒引起的并发症,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咱们重点说说这个栀子豉汤证,这种情况,病人可能是发过汗或者吃过药,结果心烦得不得了,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也没精神,心里堵得慌,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放不下。中医认为这是胸膈部位有热邪在捣乱,扰乱了心神。

这时候就要用栀子豉汤这类的方子,栀子能清热,豆豉能宣透,把郁在胸膈的热邪给清出去,让心神安定下来。根据具体症状的不同,还可以加减药物,比如加点甘草、生姜、厚朴、干姜等等,形成不同的方子,比如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等等。

图片

总之,目的都是为了清热除烦,把郁在里面的热邪给赶走。所以,即使是小小的感冒,里面学问也很多。表郁轻症有三种类型,各有侧重,用药要精准;太阳病变症就更复杂了,寒热真假、表里先后,都需要我们仔细辨别。特别是热症,像栀子豉汤这类方子能有效清除胸膈郁热,改善心烦失眠。记住,中医治病的核心思想就是辨证论治,要根据每个病人具体的症状和体质来制定治疗方案。

原创推荐

王孟英·治内科感冒医案

养生中药·滋阴壮阳药

救命·救急良方(超实用)

中医·身体亏虚补养方大全(上)

中医·身体亏虚补养方大全(下)

不老丹·七宝美鬓丹(生发·乌发)

4款祛暑饮食制作法(非常有效)

针灸按摩·解表清热穴之曲池穴应用

慢性前列腺炎·电针疗法

妙方巧治大暑病·中暑

中医古老·药敷掌心疗法

拔罐会“伤元气”,这是真的吗?

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措施

牙髓病诊断与治疗

脑血栓的护理方法

脑肿瘤病理及其治疗

《跌打损伤方》诊断与治疗方法

红斑狼疮的专方治疗

中医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

失眠抑郁症的自我调理法

面诊看脏腑,如何改善气色?

晕厥病人的家庭救护方法

中医古方古法·治疗风湿病

中医养生交流群

图片

中医资料在“群文件”里

图片

中医养生群

加我

微信邀你入群

华医方

中华行医方,大医精诚心。博览极致医源,秉持仁心,开创医识新篇。我们专注于中医国粹传承与传播,涵盖医方、药膳、推拿、针灸、养生等,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

关注我们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